请输入关键字
吃个退烧药出现全身多处水疱,警惕这种药物过敏
来源:皮肤科、儿科 时间:2023-09-26

近日,皮肤科门诊来了一位哭闹不安的3岁女孩,女孩的爸爸妈妈非常紧张和焦急。

宋亚丽主任仔细询问女孩父母,得知孩子近期感冒发热,口服布洛芬、氨酚黄那敏颗粒退烧,服药后孩子脸上、身上起了这么多紫斑,还有大疱。

仔细追问病史,2月前女孩发烧,口服布洛芬、氨酚黄那敏颗粒后,在身上就曾经出现过红斑,只是家长没有引起重视。

治疗前

女孩发病急,病情可能继续进展,水疱有可能继续增多,于是联系儿科安主任住院治疗,安红霞主任积极配合。

患儿收住儿科病房,给予口服泼尼松每日20mg、抗组胺药物以及外用激素制剂治疗。

在儿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,孩子症状明显改善,皮疹区域的痒痛等不适明显减轻,紫红斑颜色逐渐转暗,留有暗褐色斑;水疱破溃后结痂,痂皮脱落后留有淡红色斑,小姑娘也恢复了可爱调皮,开开心心地出院了。

治疗后

出院时医生再次叮嘱女孩父母,以后一定不要再给孩子口服含有布洛芬、氨酚黄那敏这两种成分的退烧药物,并且近期一定要注意防晒,避免炎症后色素沉着。

什么是固定性药疹?

药疹是药物通过口服、注射、吸入、栓剂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,临床表现形式多样。

其中固定性药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药疹类型,皮损特点是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红斑,鲜红色或紫红色,严重者中央可以形成水疱,愈后留有色素沉着。再次服用同样药物后同一部位发生,也可增加新的皮损。

皮疹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,尤其好发于口唇、和生殖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。发生水疱、糜烂处疼痛明显。

哪些药物容易引起药疹?

容易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包括:解热镇痛药(包括我们日常中常用的“退烧药”。如阿司匹林、布洛芬、吲哚美辛、对乙酰氨基酚等)、抗生素(磺胺类药物、四环素类、青霉素类、喹诺酮类和氨苯砜等)、巴比妥类、抗癫痫药(卡马西平)、抗痛风药(别嘌呤醇)和抗疟药(奎宁)等。

国内统计,主要是磺胺类药物、解热镇痛药物和巴比妥等三类药物。

固定性药疹会不会产生什么严重危害?可以不去处理么?

轻度的药疹停用致敏药物后可逐渐缓解,但再次或长期服用致敏药物,可能发展成为死亡率极高的中毒性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(TEN)。

此时全身皮肤如烫伤样表现,并且伴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,死亡率高。

我们在日常用药时如何应对药疹的发生发展?

1. 减少用药种类,尽量避免使用易致敏药物

2. 发生瘙痒、红斑、发热等疑似药疹反应后,立即停用一切致敏药物或可疑药物

3. 清淡饮食,多饮水,促进药物代谢排出

4. 及时到公立医院皮肤科就诊,及时规范治疗

5. 牢记自己的致敏药物,就诊时主动告知医师,避免再次使用该药或结构相似药物,以免发生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